工作坊

2019

雙城.聲繡
Dia-City.Sound Embroideries

「一號廠房計畫」以「雙城」作為實踐的方法,兩座城市、兩個年代,因為同樣的歷史事件(1949),將離散各地的我們因歷史事件而連結、織紋成交錯著異語言、異文化、異感知的關係網絡。「雙城」思考「來處—根」與「所在—路徑」的雙重歸屬,進一步將「六燃」這個場所擴延成為溢出建築的關係連結。在方法上,「聲繡」作為構造空間場所的敘事旁白,透過聲音、話語以及身體對空間的感知,構成觸覺文本。「聲繡」是包含了「聲音/具身/刺繡」(Sound, Embody, Embroidery)的「第三種聲音」。它並不以單一、線性的敘事角度進入場所描述,而是混融諸種不同的訪者、特定場點的歷史記憶和物件描述,作為嵌入式的敘事存檔系統,它將包括訪談時的傾聽、地方聲響的採集和擴延場所的交互詮釋。刺繡、織物不僅作為一種文化物質性的表徵,「縫補」的身體動作亦是一種多主體的交互理解與身體共感的過程,就物質性而言,也反應了家庭衣物織品破碎歷史的微型敘事。手工縫製讓每一個織物的局部細節,皆嵌入身體勞動的細密痕跡。更精確地說,是對時間、空間觸覺記憶檔案的再編碼、再生成。聲繡物件亦結合氰版攝影,成為織物的基底影像,構造影像敘事圖層。計畫參與者將以自身脈絡為基礎、自選地方作為實踐基地,組裝地方事件,並開展相關的場所聲響,共同考掘地方空間書寫與聲景創作。

創作指導:林欣怡
共同參與:黃郁晴、侯祥鈺、陳玟瑄、張懿、謝賢德、劉科邦、陳曉涵、黃荷晴、呂紹文、尤柏勛、蔡欣岺
感謝:江秋梅、蕭言軒、陳靜如、許宜蓁、劉筱涵、吳致怡

前往工作坊頁面


2018

記憶物件工作坊
Object, Image and Memory Workshop

保羅.羅德威(Paul Rodaway)在其著作《感覺地理學:身體、感覺與地方》(Sensuous Geographies :Body, Sense and Place, 2002)中強調,觸摸地域位置是身體觸覺接受性的感覺地理學。我們透過皮膚、撿拾等身體動作與地理產生連結,並藉此操作物件。身體觸覺提供了身體對地理的感官維度,形成感知座標。記憶物件工作坊以感官民族誌(Sensory Ethnography)作為田野方法,透過「身體感官」與「場所紋理」的身體實踐建構視覺檔案,以感官建構意義符號,作為進入場所的起手式。參與者以拓印各種場所肌理為感官起點,採集地方聲響,進而生產場所敘事。參與者所生產的場所紋理結合導電油墨、Bare Conductive Touch Board裸導電觸摸板、喇叭、異導電材質等,完成身體視覺、觸覺記憶、聽覺理解的場所文本。

指導:林欣怡
參與者:劉筱涵、蔡欣岺、蕭筑元、曾維薇、謝宛芸、鄧蕾
工作坊:2018年10月12日至11月2日|展出:〈DEFAULT 預設- 2019 交大應用藝術所聯展〉2019年1月3日至1月25日
單位:交大ICT創創工坊、應用藝術研究所、交大藝文中心

前往工作坊頁面


2017

金工即興創作設計工作坊

「即興創意設計工作坊」的成果影片連結

金工藝術家:Prof. Kee-ho Yuen
University of Iowa, Jewelry and Metal Arts,教授兼所長

Kee-ho Yuen教授於1989年從The University of Iowa (UI) Metalsmithing and Jewelry 領域獲得M.F.A. 最高學位。畢業後即從事教學和金工藝術創作,現任教於美國愛荷華大學,為Jewelry and Metal Arts program的教授兼所長。Yuen 的專長橫跨進階3-D computer modeling,也精熟傳統金工製作的技法,如 enameling。他擔任許多國際金工大賽的評審,作品也被英國倫敦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美國華盛頓DC的Renwick Gallery of the 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等數十間博物館收藏。其作品也在各重要相關出版品被詳細報導和收錄。Kee-ho Yuen教授也策劃了許多國際及美國的金工藝術大展,對國際間的金工藝術交流和發展有顯著的貢獻和影響力。


2017

字體設計工作坊

“組合字體”設計的最高境界是:法無定法,率性而為。

熟悉組合字的結構特征和“部件”關係,剖析漢字字形的特徵,超越單字認知概念,探索拓展結構組合的可能性,視多字為一體,捕捉內在的視覺因素和系統 ,即:

梳理共性——發現隱藏在字里行間可利用的元素,汲取漢字筆畫中存在的重覆、對稱、旋轉、鏡像等圖形、圖案設計形式法則的潛在基礎元素,然後依據文本內容的需要選擇最為恰當的元素進行設計。 
洞察玄機——排除習以為常的觀察單字形與分解筆畫的慣性,從完整的組字(或完整圖形)角度觀察組合字體,以字當畫,運用繪畫的思維方式,排列、布局漢字關係,為後面的設計埋下伏筆,創造機會。
把控細微——細部的表現力取決於位置的選擇和數量的控制。畫龍點睛、四兩撥千斤恰是對組合字體中細微小筆形綻放光彩,釋放能量的準確概括。小筆形的數量提取和恰當組織,尤其是位置的布設是對設計師能力和智慧的嚴峻考驗。 
布設奇妙——在原本不具備連帶關系的零散元素中創造形與形,形與空間可能形成的有機關係和相互作用的可能性。“無中生有”便是為構建整體架構而主觀增加和重覆基礎字形中不存在的元素。 
視而不見——盡量縮小、弱化與總體節奏不和諧及妨礙統一的因素。
節外生枝——運用字型及筆劃的形變提升設計的表現力,這也是擴展詞組文本內涵的絕妙方法。

請同學們依自己內心的法則讓漢字字體設計綻放出絢彩各異的光芒吧!

工作坊資料: 字體工作坊詳細資料


2016

新媒體互動藝術工作坊

集智慧「2016智慧交通設計工作營」


 

2015

羞恥感的敘事結構 The Structure of Shame

植物召喚術工作坊

「原始人的生命觀是綜合的,不是分析的。生命沒有被劃分為類和亞類;它被看成一個不中斷的連續整體,容不得任何涇渭分明的區別。各不同領域間的界線並不是不可逾越的柵欄,而是流動不定的。」    — 德國哲學家卡西勒《人論》

我們與人對話,我們與動物對話,我們與植物對話。

本次工作坊旨在建構一個人與植物溝通的橋樑,探索人類對於溝通的感知,並深入探討植物作為生命體的存在之哲學意義。以科技與環境建構召喚植物之靈的魔法陣,透過科學知識來創造召喚咒語,重塑泛靈論的感知經驗,挑戰科學與偽科學之間、理性與感性之間的灰色地帶,質問人類意識對於其他物種之間的溝通與理解是否真實地反映了現實(Reality)與想像(Imagination)的界限。

相關資訊: 簡介活動成果


 

2013

漢字字體設計工作坊
Workshop of Chinese Chinese Typography Typography

培養同學們對漢字字體的關注和興趣,思考漢字字體設計對人
文和社會的相互影響,訓練大家 “精細”思考和作業的能力,
啟動 “限制設計”的能力,即在有限的可用元素限制下創造出 即在有限的可用元素限制下創造出
“無限”的視覺體驗過程。

學生作品成果: 漢字字體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