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所簡介

 

藝術.科技.設計
ART.TECHNOLOGY. DESIGN

 

二十一世紀是科技與生活結合的年代,相關環境生態議題、人文批判省思、科技產業及技術應用等方向益趨多元,朝異業整合及策略聯盟思考。而設計與藝術領域在結合未來科技於人類生活、生態共生共榮的應用上,無疑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結合此一潮流及本校在資訊科技為強項的背景下,本所自1992年設立至今,與時俱進,目前朝向設計、藝術跨域兩組發展,除探索各自領域的理論與應用模式外,也強調之間實作、想法的交會與理論的整合。

本所以人文藝術思維為依歸,科技與設計為工具,致力於跨域藝術與設計之理論建置及實務創作。除此之外,並以培養兼具國際視野、人文素養、媒體科技與藝術創作能力之整合型設計師與全方位藝術家為主要目標,力求在具體的創作表現與深厚的研究理論架構中,尋求發展與定位,建構融洽和諧的學習環境,鼓勵不同領域專長之間的激盪與啟發,利用未來科技來發展跨域設計與藝術實踐,以期撞擊出更多思想的交鋒與對話的可能性。

 


保持領先與超越

 

陽明交通大學正值高教實踐「大學深耕計劃」的關鍵五年,應用藝術研究所依據未來十年的發展趨勢為架構,跳脫跟隨式的思維,帶著企圖心、宏觀想法及發展潛力,以前瞻、精準的視野和堅實的專業為基礎,在學術研究及教學實踐上,提出創新的構想與做法。目前本所與陽明交通大學其他單位共生合作之現況架構圖如下:

 

 

 


 

發展方向

 

本所未來十年的核心目標是將藝術、設計、理論進一步整合互動科技、人工智慧、機器人、IoT物聯網、AR/VR/MR等創新科技(Emerging Technology),希冀能超越目前工業設計、視覺傳達、科技藝術(Technology Art)的範疇,以「藝術、科技、設計」三項為特色,開拓更大格局與前所未有的互動科技產品與跨域藝術新典範!其中「科技」一項將是與「藝術」和「設計」結合的核心作戰實力,亦即,我們希望科技研發扎根在本所之內,自身先成為一個完整的全方位團隊,在內部實踐跨域整合的同時,也與國內外之跨領域精英團展開合作與對話,探索未知與可能。

應藝所目前已累積多年的設計、跨域能量與經驗,在跨域藝術、媒體人類學、藝術心理學、實徵美學、科技藝術、科技舞蹈、UI、UX、AR/VR/MR、人機互動設計、服務設計、體驗設計等等,都有具體的優異成就;跨域設計整合、創作與理論建置皆有獨特表現,具體地呈現出創新能量與跨域合作實力。目前教師之專業特色與能力分別落在「科技」、「藝術」和「設計」這三個pillar上,以前瞻、跨域和整合為方向,採實作與理論雙軸並進,結合國際之未來發展趨勢。

在創新科技的面向上,應藝所將投入整合型與未來型「科技互動設計」與「跨領域藝術」的相關研究和應用。如產品開發設計與使用者研究、穿戴式科技、展示科技、可觸握創新科技、人機互動設計、跨域藝術應用等。這樣的發展方向,也完全符合高教要打破理工與人文的界限,讓理工的學生也能有深厚的人文底藴,藝術設計類的學生也有機會學習互動科技的「硬功夫」,因為軟硬體整合與跨領域溝通的能力,即將是未來設計、藝術背景學生的核心能力之一。在軟硬體整合方面,著重再次擴增學生能夠掌握的設計工具。學習軟硬體整合不是為了讓我們的學生成為資訊工程師,而是讓工程師、科學家平常在使用的工具,變成創作者之「設計素材」的一部分。新的素材將刺激學生的創造能力,並且在工業4.0時代保有務實與創新的產品設計思維。在學習新工具過程中,學生將以更宏觀的角度去思考設計問題的核心。這種 iterative prototyping 的過程,不論是在設計領域或者人機互動領域,都是不可或缺的訓練。另外,在跨領域溝通方面,因為設計藝術類的與工程師、科學家分享了共通的語言,學生將有能力參與整個產品的環節,在產品設計與思考創新的過程,將持續的擁有參與權及發言權,進一步提升其角色之重要性。

 


教師開課課程


課程地圖

 

 


組織章程

 

本所由全體的專任教師組成所務會議負責本所各項重要事務之規劃與決策。
例如:修訂法規、年度預算分配、設備需求規劃及學生升學就業輔導均在本所所務會議中進行決議。
同時分別成立以下委員會:

 

教學暨課程規劃委員會:負責本所課程規劃調整及安排
圖書委員會:負責各學年度中英文期刊及中英文圖書採購等
學生實習委員會:負責規劃本所學生實習事宜
各類招生考試委員會:負責命題、資格審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