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

交大應藝所主辦第三屆國際數位製造研討會促進未來設計、互動科技與藝術創作之跨領域思辨能量

交大應藝所主辦第三屆國際數位製造研討會 促進未來設計、互動科技與藝術創作之跨領域思辨能量

 

第三屆「國際數位製造研討會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Fabrication (ICDF 2020)」於109年10月17日至10月18日在國立交通大學盛大舉辦。該國際研討會兩年一屆,今年由交大應用藝術研究所主辦,大會以「設計、藝術與科技」為主題,邀請國際專家學者、科技藝術創作者帶來精彩的專題講座與作品發表,盼助於提昇國際數位製造、未來設計與科技藝術之跨領域思辨能量,並促進相關領域之交流。

 

在本屆研討會開幕典禮上,主辦學校國立交通大學,與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簽訂交流合作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MOU),期能促進甲乙雙方的設計教育及工藝文化發展。

 

國立交通大學、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簽訂MOU
(由左至右分別為工藝中心組長姚仁寬、主任許耿修、交大校長陳信宏、副校長張翼、應藝所長許峻誠)

 

在兩天的大會議程中,包含了四場專題講座與優秀論文發表,首日專題講座包含Hiroya Tanaka教授主講之「未來城市的4D列印以及4D設計」,傳遞從3D列印邁入4D列印(4D Printing)的重要元素:時間、可感知的變化元素,並示範該技術如何應用於日常用品、穿戴裝置與建築牆面,兼具易用性與美觀性之設計令人驚艷。第二場講座「身體2.0——虛擬時代的關於身體的互動設計」,主講人為威尼斯金獅獎VR獎得主黃心健,其擅長運用不同新媒體素材創作意蘊豐厚的作品;《血脈之線》以3D列印、真人掃描技術,融合中國「魯班鎖」結構,經程式分析祖孫臉孔,找出對應的膚色部位,印出線條纏繞的直系血親臉譜;而VR作品如《失身記》,則呈現了人們穿戴VR裝置後以「他人之眼」身處不同的歷史場景,引起對身體、心理認知的變化。

大會第二天開場,由美國微軟HoloLens產品設計師唐聖凱帶來講題「如何設計直覺互動以利在混合實境中創造知識」。講者與大會遠端視訊,他表示該團隊的獨特之處是「探索未來五年後的科技產品」,分享了如何複製、打造貼近使用者於現實中的感官經驗、領域知識於混合實境(Mixed Reality)中,設計出「直覺的互動(instinctual interaction)」,並示範混合實境眼鏡應用於醫學、員工培訓、工廠作業及娛樂等場景,將如何帶來極高的便利與效率。最終場「實體媒材在互動設計與藝術的創作」,講者為東京大學情報學研究所Yasuaki Kakehi教授,其具備電腦科學、藝術的跨域背景,專注於媒材的體驗設計,如「Anima」開創了新的「開、關燈」介面,讓肥皂泡控制著燈光的一明一滅。當使用者透過吸管在電燈插座下吹出肥皂泡泡,泡泡將轉瞬間化為「燈泡」;肥皂泡固著期間維持著光亮,而破滅時燈光也熄滅。講座中分享的多項專案皆顛覆想像,讓互動科技增加了詩意。

 

本次研討會共有四十多篇優秀研究作品入選,分別以口頭發表、海報(poster)、作品展示(demo) 與工作坊(workshop) 等多元方式進行。五場論文發表場次主題涵蓋:「科技設計與製造」、「VR、體驗與推測設計」、「工藝與科技」、「仿生藝術與社交設計」以及「數位設計與3D列印」,各場次皆充滿產官學三方的專家、學者與學生之間的熱烈對話。

 

交通大學代理校長陳信宏於開幕致詞時表示,數位製造不僅是製造技術之更迭,更伴隨著對不同領域的衝擊及影響,如醫療長照應用及社會製造方向之探討,而本校應用藝術研究所承辦 ICDF 2020,除了對設計與藝術領域在本校蓬勃發展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可提昇台灣在此議題之國際能見度。本屆大會召集人、交大應藝所所長許峻誠指出,本次研討會持續匯聚前兩屆日本、印度主辦學校之能量,此屆更有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中華民國設計學會、交大傳播與科技學系與交大建築所等合辦單位的大力協助,透過此一會議可將設計、藝術與互動科技之跨域主題進行無限可能性之激盪。2020 ICDF大會提供了結合最新藝術與科技應用的創新視角,延續思辨精神,促使多方人士共襄盛舉,為國際注入良善的跨域能量。

此次研討會除了論文發表外,也有創作展覽(installation exhibition)、一場室外沙龍討論會等活動

 

更多媒體報導:

交大新聞網 https://www.nctu.edu.tw/article/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