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nar, 學術活動

【109 Seminar 講座】10/8 匱乏生產—科技、生態、歷史與跨域合作

本演講從藝術家張碩尹的創作出發,從在台灣伴隨電子業起飛的成長經驗到英國的旅居生活.張碩尹透過數位科技與跨領域合作,與科學家、生物學家、工程師等不同學門與知識領域的對話,以「匱乏生產」(frugal production)作為創作的命題,嘗試對台灣的歷史、社會、生態不同層面上提出回應.
在本演講中,藝術家同時也希望讓聽者重新思考消費社會與科技的關係:隨著當代科技的快速發展,市面上的電子產品推陳出新,然而,使用者與科技的本質關係卻產生質變。一旦電子產品損壞,不僅無法自行維修,並且送修費用往往遠大於購置新品的費用,如此現狀、創造了用完即丟的消費文化,與自然環境中的大量電子廢料;另外,人類的發明、創造、以改善生活的本能,已被矽谷的跨國企業所取代,從「發明家」成為單純的「消費者」。

講者
張碩尹為旅居西班牙台灣藝術家,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學士,倫敦大學金匠學院 (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 藝術碩士畢.其創作媒材跨及裝置、繪畫、表演與錄像,並結合科學、生物學、生物動力學等不同知識領域,反應人與科技、社會的關係.他的近期個展於德國Kunstkraftwerk藝術中心、倫敦Christine Park Gallery、台北市立美術館、立方計劃空間舉行;並參與台北雙年展、廣州三年展、薩奇藝廊、 Compton Verney美術館、惠康基金會之群展與委託案.近期獲獎包括英國皇家雕塑學會獎、香港Art Central新晉菁英大獎.作品受台北市立美術館、巴西駐英大使館、韓國Noblesse Collection、墨西哥JM SR Collection典藏,與亞洲歐洲私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