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暨新媒體藝術家劉辰岫今年以其作品《大地回音》(Echoes of the Land)在歐亞多個重要藝術節連續展出,包括西班牙希洪市的 L.E.V. Festival、南韓首爾的 ISEA 2025、德國威瑪的包浩斯博物館,以及奧地利的林茲電子藝術節。這些展演不僅讓臺灣科技藝術的創新實力在國際舞台綻放,也象徵陽明交大在跨域藝術研究與新媒體創作上的前瞻能量。
《大地回音》是一件以地震物理模型為靈感的互動裝置藝術作品,運用地震學中的彈簧盒塊(Spring-Block)系統模擬地殼張力釋放的臨界現象,結合即時聲音合成與觀眾參與,使人類的動作成為地層活動的觸發因子,引領大眾反思人類建設對地層的影響。作品由劉辰岫老師主導構想與系統設計,並由研究生郝從恩、謝敬擔任執行設計,負責互動介面、視覺構成與感測整合,展現陽明交大研究與教學融合的創作能量。
西班牙 L.E.V. Festival 官方報導指出,《大地回音》「融合藝術與科學,探究人類對自然干預的感知機制」,以詩意聲光呈現地球脈動的鳴響。隨後作品於南韓首爾舉行的第30屆國際電子藝術研討會(ISEA)展出,與全球科技藝術創作者共同探討人工智慧、生態系統與永續議題,被視為亞洲科技藝術的重要代表之一。
2025 年夏季,《大地回音》受邀於德國威瑪的包浩斯博物館展出,與設計藝術大師們的經典作品並列呈現,象徵科技藝術與設計美學跨時代的對話,也突顯臺灣創作者在國際藝術史脈絡中的新地位。
同年秋季,作品再度登上被譽為「電子藝術界的奧斯卡」的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為全球科技藝術最具指標性的盛會。《大地回音》以科學理論、環境議題與觀眾參與的創新形式,獲得國際評論者與觀眾一致好評,展現出臺灣在實驗性媒體藝術領域的創新能量與文化深度。劉辰岫表示,透過《大地回音》,希望「讓世界看見科學與藝術交融的獨特魅力,展現臺灣在實驗性媒體藝術領域的創作能量與想像力」。
相關新聞連結:
劉辰岫《大地回音》登西班牙L.E.V.數位藝術節展台灣科技藝術創作能量

LEV藝術節參觀民眾與《大地回音》作品互動。照片:LEV Festival 提供。

《大地回音》作品在LEV藝術節中於一座西班牙18世紀教堂中展出。照片:LEV Festival 提供。

劉辰岫教授與團隊成員郝從恩、謝敬。照片:劉辰岫提供。

民眾在林茲電子藝術節中與《大地回音》作品互動。照片:劉辰岫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