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

活動分享|鎧美拉之島-藝術家共創工作坊

鎧美拉之島-藝術家共創工作坊

🖐️
講者
陳呈毓(參展藝術家)

Jon Cates(協同講師)

🖐️ 活動介紹
本屆臺北數位藝術節「鎧美拉之島」的公眾活動由科學藝術團隊「共演化研究隊」負責籌備執行,本次特別與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共同推出「藝術家共創工作坊」,邀請參展藝術家陳呈毓及美籍藝術家Jon Cates共同指導,帶領應藝所學生從黏土到程式碼,從石膏到像素,一同塑造並組裝物質、圖像和聲音。最終預計集體完成一件數位裝置作品,並於11月在臺北數位藝術節實際展出!歡迎希望學習多元創作方法、參與數位藝術節的同學踴躍報名!

🖐️
工作坊概念
我們如何認識並感受自己的形態?我們在遇見的各種身體中,聽到的是誰的本質在低語?我們觸摸物體、塑造形狀、擠捏材料、按摩肌肉。我們自拍、凝視自己的倒影、欣賞屏幕上展現的各種身體。每一具身體,都是由眾人編織而成的獨特生命。
在這次工作坊中,我們將透過實體與數位的方式製造形態;這些形態保留了我們手的動作,有的則是通過指尖點擊和提示來成形。我們將塑造及組裝物質、圖像、聲音和我們自身的身體。

🖐️
時間
【Day1】2024.10.26(六) PM1:00-4:00
【Day2】2024.10.27(日) PM1:00-4:00

🖐️
地點
C-LAB 美援大樓 2樓教育推廣空間(台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

🖐️ 講者介紹

陳呈毓(參展藝術家)
陳呈毓居住及工作於台北,他的創作實踐涉獵於各種混合媒材。透過錄像、裝置、雕塑等複合媒材,探討信仰、慾望、焦慮等社會的感性是如何透過物質性的社會活動來傳播。在描繪生產消費、資源攫等全球資本現象如何驅動著人類行為的同時,他的作品暴露著其中的怪誕。而另一方面在作品中透過物質性的探索,思考在資本-技術的驅力下,人、物、環境所相互建構及滲透的關係與邊界。曾參與駐村計劃於,Jan van Eyck Academie、歐洲陶藝中心、紐約水磨坊藝術中心、首爾衿川藝術空間等。並參與多場國際性的藝術機構與影展展出,如台北市立美術館、鳳甲美術館、韓國亞洲藝術殿堂、中間美術館、華宇青年獎、卡塞爾紀錄片及錄像節等。

Jon Cates(協同講師,美籍藝術家)
Jon Cates 是在「Glitch Art/不穩定藝術」領域中的創始學者藝術家。從知名的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Ars Electronica Festival in Austria)至紐約電影博物館(The Museum of Moving Image)以及紐約的藝術組織Rhizome, Cates在全世界數位市場中具有極多的策展以及參展經驗。身為一位於其他多個全球性新媒體和媒體藝術史系所任教的教授, Cates曾於於芝加哥藝術學院(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擔任教職。芝加哥藝術學院內的新媒體學科必修課程即為Cates所創立。此課程已是現今全美大學美術學院內(Best Fine Arts Schools of the United States),享有最高評價前五其中之一的新媒體系所。

🖐️ 注意事項

  1. 本活動僅開放給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學生報名
  2. 本活動採報名順序錄取制,額滿15人,備取5人
  3. 需兩天全程參與,完成之共創作品會在本屆數位藝術節展出。
  4. 本活動將有部分環節使用語言為英文
  5. 兩天工作坊會使用線上網頁平台生成內容,敬請自備電量足夠及網路通暢的手機。
  6. 本頁面僅提供本場次活動之報名,如希望報名其他場次活動,請參考公眾活動報名主頁。

行前通知將於活動前一日寄送至您的信箱。如需取消報名或有任何問題,請盡早私訊公眾活動團隊「共演化研究隊」,或來信至coevolution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