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

本所參與國科會「科技藝術跨域融合與創新研究計畫」之期中成果展示

本所參與國科會「科技藝術跨域融合與創新研究計畫」之期中成果展示

2021年底由國科會人文處和工程處跨學門的第一次「科技藝術跨域融合與創新研究計畫」徵件,全國總共9組團隊獲選。其中「未來布袋戲劇場」與「異自然」兩案即為應藝所參與的兩個團隊。
科幻電影的想像是科學幻想的產物,而科技總是樂於滿足人類的想像。記得1985年上映的《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影片某片段男主角在小朋友面前利用電動機台拿著玩具槍大玩射擊遊戲,影片中小孩頭戴裝置,似乎就如同目前的VR虛擬實境。影片所呈現科技如: 體感遊戲/虛擬實境VR/智慧型眼鏡等,在當時有如天方夜譚般的存在,但卻在2022年的當下一一實現在我們的計畫裡,未來或許藏在歷史中。
計畫之一,是「未來布袋戲劇場:人機互動、混合實境與操偶美學」,整體計畫與其他跨校團隊合作,包括清大、臺藝大、南藝大以及北商大等,由本所許峻誠為總計畫主持人,合作案主要探討科技應當如何轉譯傳統布袋戲文化藝術,以一種未來新形式表現。當科技創造新的操偶體驗,開啟思考前瞻科技與人類的關係,探索操偶的人機互動與藝術美學,重新認識與反思布袋戲的藝術價值與未來意義。

(圖1:未來布袋戲劇場計畫案展示現場;圖2:德國與台灣兩地之異地共演)

另一計畫,則是由本所劉辰岫、許峻誠與本校建築所合作的「異自然:感知-離散-連續體」, 探索人與自然中充滿離散與連續性的新關係。包括粒子合成聲響、多感官虛擬實境與軟性機器、熱感材料與環境感知、感官置換與擴增自然等。例如子計劃二將人類互動與流體雕塑結合起來,邀請觀眾使用呼吸感測器來控制流控雕塑的輸入所產生的異自然。感知數位化的觸覺使得自然又非自然的存在。

(圖3:異自然之子計畫二作品:異生命;圖4:異自然計畫案展示現場)

國科會「科技藝術跨域融合與創新研究計畫」第1年成果於111年10月25日(二)當天在科技大樓發表展示。兩個計畫案差異性很大,顯示本所的多元發展。除了不斷提升技術結合藝術和設計;也創造多元性的對話。本所將持續發揮力量,淋漓盡致發揮科技、設計與藝術之影響力,為社會創造更高的福祉。

(圖5:異自然團隊成員合照;圖6:展示現場之交流)